《貝多芬第十一號鋼琴奏鳴曲》
《貝多芬第十一號鋼琴奏鳴曲》
貝多芬創作於1800年的第十一號鋼琴奏鳴曲標誌著他早期鋼琴奏鳴曲的創作風格, 在這一個努力探索新手法和新形式的同時, 他已經在朦朧中找到自己的風格與及新的境界, 所以他對這奏鳴曲的樸素清新以及明朗的風格仍然非常滿意, 作品當時提獻給俄羅斯上校Johann Georg von Browne伯爵, 它除了是俄國外交官同時亦是貝多芬在維也納時期的最大贊助人以及熱情追隨者之一, 出版的時候貝多芬將此曲命名為《大奏鳴曲》由四個樂章組成。
作品帶著青春的氣息以及年青的觸覺沒有太多灰暗的情緒, 與後嚟的作品截然不同, 往後的作品已經開始擁有個人風格亦有不少大膽的嘗試. 所以只奏鳴曲可說是平衡多漾情感, 穩健結構與及鋼琴效果於一曲的作品, 亦是初期風格最後而且最傑出 的奏鳴曲。
第一樂章是富有生氣的快板, 充滿活力果斷以及動感的內容, 由十六分音符舒暢地開展; 第二樂章是富浪漫氣息的柔板, 令人聯想起浪漫的夜曲, 具裝飾性與及抒情性, 安靜沉思但不帶陰暗的情緒, 是非常動聽的慢板樂章; 第三樂章是傳統的小步舞曲, 但當中增添了不少貝多芬的新奇思維, 相當具原創性, 第一主題發展部的旋律極具特色; 第四樂章是小快板迴旋曲, 井然有序, 歡樂帶喜悅, 是最美好的篇章之一, 同時擁有自己的個性, 優雅而充滿感情, 又帶有英雄色彩, 簡單的旋律當中不離主題, 據聞蕭邦的降b小調奏鳴曲亦以此為原始範例。
Ritcher的彈奏演繹著輕快歡樂的感覺, 每一下觸感都很輕很舒服, 而表現第二樂章的沉思感覺絕對是他的拿手好戲, 同時表現出功架, 第四樂章的變化多端相當吸引, 而且複雜的音符, 有如落花般豐富及優雅, 相信錄製此曲時, 他定是一個很輕鬆的感覺演繹。
Sviatoslav Richter, Beethoven – Beethoven Piano Sonatas B Flat Major Opus 22, G Minor Opus 49, No. 1, G Major Opus 49, No. 2
PHS900-076
Philips
$180
NM-/ NM
US
1965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