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aldi • Carulli • Giuliani ; Siegfried Behrend • I Musici – Altitalienische Gitarrenkonzerte
於在十九世紀初, 古典界名除了羅西尼和貝多芬外, 還有一個名字叫做Mauro Giuliani, 他是音樂通才, 他首先學習大提琴, 後來又學習過小提琴, 又是一名歌手, 但最後還是定居在結他的懷裡。1800s初期, 他從優秀的藝術氣質, 對所有音樂的認識和音樂品味聞名於整個維也納。而結他演奏會則使他在全歐洲都無人不知, 是當年歐洲的音樂名人, 聲名與羅西尼和貝多芬等人相當。
下!? 有無咁勁? 有~ 只是全世界來講, 古典結他從來未試過主流過, 所以我們才鮮聽其名, 但此人是其中一個把結他從伴奏樂器帶到可以成為主奏樂器的重要人物, 基本上是把結他重新定義, 因而得名。結他的前身, 魯特琴(The Lute)在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克風格的時代都受到歡迎。但到了十九世紀, 魯特琴或多或少已經過時了, 吉他已經過時, 而他卻獨自通過演奏, 撰寫和教學, 把樂器帶回歐洲。他與貝多芬的友誼絕對不下任何一人, 而當中的情誼的盡收於此盤的A大調結他協奏曲中, 此曲於1808年4月在維也納首演, 獲得了相當的讚譽, 當中羅西尼亦加入不少意見。1813年, 他更替貝多芬演奏第七交響曲的首演, 當中以大提琴手擔綱, 是貝多芬最信任的人之一' 1815年, 他跟維也納多位高手舉辦了一場室樂演奏會, 坐無虛席的場面使他上到音樂界最高峰的地位, 並是維也納國會的慶祝活動的官方音樂家。不過他最大的成就是跟歐洲各地出版商和本土出版商Artaria合作, 創作和出版眾多結他作品和教學, 使結他音樂繼續流傳下去。
此協奏曲有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是莊嚴的快板, 以奏鳴曲式展示, 兩個輕快開朗的主題都有著羅西尼音樂的特色, 在這個樂章, 結他在樂團的優美氣氛下進入, 既展示了技巧, 又帶出樂團的精彩旋律, 第二主題由結他開始, 今次主導的部分較多, 但當樂團引領旋律時, 結他在當中亦充分展示了其精彩富技巧的伴奏層面; 而第二樂章, 則為行板, 在一串憂鬱的弦樂主題裡開始, 之後結他傷感地加入, 樂團於是以小調和應之, 結他在痛苦地訴說後, 後來竟然以大調結束, 但卻不經不覺地轉了從中聽到結他在轉調的靈活性, 非常迷人的一段; 終章是快板, 波蘭舞曲形式明亮地開展, 整段結他演奏相當繁忙, 不是超快, 但是超繁忙, 無論主奏伴奏亦是, 一隻手指向上, 另幾隻往下, 尾指使用極多, 但欲是旋律最好聽的一段。
此盤由德國結他大師Siegfried Behrend彈奏, 此君同時是作曲家, 在當紅的時期, 人們為了能夠欣賞他的精湛演出紛紛搶購門票, 而他在此盤中亦展示了其多彩的音樂感和圓潤的音色, 而且有著難得的吸引力, 使人更容易欣賞, 而I Musici嚴謹正宗的演奏亦為此盤帶來陣陣古典音樂時期的華麗氣氛。
Vivaldi* • Carulli* • Giuliani ; Siegfried Behrend • I Musici – Altitalienische Gitarrenkonzerte 139 417 Deutsche Grammophon $ 150 NM/ NM Made in Germany Year: 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