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Mozart, Weber, Rafael Kubelik, Karl Leister,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 Mozart · Weber: Klarinettenk

莫札特幾乎對所有認識的樂器也有為其編寫協奏曲, 而他一直都知道單簧管這樂器的存在, 但未有對此深究, 直至1778年。當年, 他的巡迴演出走到慕尼黑, 當時慕尼黑樂團裏的單簧管奏起了圓潤甜美的音色. 使他為之著迷。他更讚嘆地道: “如果我們也有單簧管該有多好! 想像一個交響樂團裏有了長笛、雙簧管, 再有了單簧管, 效果是多麼的有氣派!” 不久後, 他就在後來著名的第31號交響曲, 《巴黎交響曲》中, 首次加入了兩支單簧管, 當時更被認為是莫札特少有的大型交響曲作品, 作品效果之好, 使單簧管在莫札特的心中有著特殊的地位。

1781年, 莫扎特定居維也納以後, 結識了一位朋友, 他名為Anton Stadler。他與弟弟 Johann Stadler早在1770年代已是維也納最傑出的單簧管演出組合, 但當時單簧管只是特色樂器, 在樂團裏沒有固定的席位, 又沒有其協奏曲, 所以收入極不穩定, 生活上相當艱苦潦倒, 直至他遇上莫扎特。那年, 莫扎特寫好六重奏版本的E-flat小夜曲K. 375, 拿去首演時, 找上了Anton Stadler。演出後, 莫扎特讚嘆地道: "這六位看似污合之眾的傢伙一起演奏上來卻似模似樣, 尤其是那位第一單簧管和兩位法國號演奏家。" 後來, 莫扎特知道此人在思想和藝術上都很有追求, 而且帶著追求知識和進步的啟蒙主義思想, 更加入了老爸加入秘密組織共濟會, 大家思想更為一致。1782年, Anton Stadler被邀請加入了維也納皇家宮廷的管弦樂團, 翌年, 他更是在國王親團的樂手席中擔任第二個單簧管, 莫扎特的安排在這些事上可見一功。而在音樂上, 莫扎特經常傾聽他吹奏單簧管, 藉此加深了樂器特性和演奏技法的了解。後來, 又為他創作了幾首單簧管與其他樂器的重奏曲, 使當年窮困的Anton Stadler有演出賺取收入的機會。他演奏單簧管的造詣甚高, 可以全憑指法和吹技, 突破樂器音域上的局限, 這令莫扎特十分佩服, 雖然Anton Stadler常常在莫扎特家中借故留低吃飯, 還乘機偷取小物品變賣賺取少少飯錢, 但環境都不是好的莫扎特知道了沒有怪責他, 更經常留他在家裏吃飯, 有時還有金錢接濟他, 可見, 莫扎特對此人確是仁至義盡。後來, 1784年, 莫扎特加入了共濟會, 兩人友情更深, 並在年度音樂會上共同演出。直到莫扎特生命最後三個月, 他都記住這位朋友, 並為他寫下這首《 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 》K.622, 真是一段令人感動的友誼。

此曲由三個樂章組成的協奏曲, 編制為快、慢、快。第一樂章為快板奏鳴曲式。是內容甚多的樂章, 長度此更遠超大部份莫札特的交響曲,單簧管在管弦樂合奏出第一主題才徐徐奏入, 然後單簧管小調的音調注入, 為多愁善感的第二主題佈局, 於是第單簧管與弦樂密切配合, 並加入第一主題旋律, 並造出對比旋律, 推動樂團的發展部, 豎笛在此有不少發揮空間, 尤其在技巧和歌曲不定的喜愁感情; 第二樂章為慢板, 三段歌曲的形式。甫開始便有著萬物更新的溫暖情感, 富生命力, 而且如詠歎調般的旋律, 單簧管一段, 管弦跟隨輕柔一段, 有著不少現代電影配樂的影子, 難怪電影《遠離非洲》都以此為配樂, 在此樂章中, 單簧管的音色演繹既要保持簡樸的感覺, 又要吹奏出如看著黃昏的深刻感觸, 是為此曲之挑戰。第三樂章為快板迴旋曲式。由單簧管輕輕地地吹出流動和迴旋曲式的主題。在一次比一次歡樂的感覺後, 帶有深層而悲傷的感情, 過程順接而出奇不意, 樂段在當中迴旋和變化不斷, 最後快速而密集地完成。此曲在1791年10月於維也納完成, 首演在10月16日於布拉格由Anton Stadler吹奏演出, 反應熱烈。1792年「柏林音樂人週報」(Berlin Musikalisches Wochenblatt)於1月就有過這樣的評論: "來自維也納的單簧管演奏家Anton Stadler, 是一個極具才華和具個人特色的演奏家, 吹奏技藝出奇, 能見證其藝, 便知此曲之意。"可惜, 得罪講句, 人窮不竟志短, 當初莫扎特給他的手稿, 在演奏後早就被賣掉並失傳了, 現在聽的是1801年第二版。

年輕的Karl Leister成名總有原因, 在1968年跟柏林愛樂的演出中, 展現了其感情與技巧並重的能耐, 在指揮Rafael Kubelik的領導下, 莫札特音樂在充生命力和光輝的音色下把單簧管的音色和個性自然地引出, 而第二樂章的抒情樂段相信是Kubelik的拿手好戲, 在把主角單簧管歌唱性表現得充滿情感之餘, 樂團的配合亦使聽眾更容易進入意境, 第三樂章相信是有點容易令人感覺混亂的一個樂章, 但單簧管卻與樂團在音量上的配合卻使人聽得很舒服, 一些合奏部分都聽得出層次感和主次, 樂團知道自己的位置在主奏後面, 故沒有爆發性的感覺, 而單簧管的音色依然精緻而精彩! Mozart, Weber, Rafael Kubelik, Karl Leister,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 Mozart · Weber: Klarinettenkonzerte 136 550 Deutsche Grammophon ‎ $140 NM/ NM Made in Germany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