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avinsky, Jan Novotný (Piano) Karel Krautgartner And His Orchestra, Chamber Harmony / Libor Pešek
Ragtime是流行音樂形式之一, 於19世紀末開始流行於美國,它本身是一種黑人音樂, 其特色是利用循環不斷的切分音節奏來製造旋律及和聲的律動感(Groove)與變形樂句等法則組成, 當樂曲在這樣不變化的形式中發展, 並加入不同樂器即興式的演繹, 最後便組成了早初爵士樂的雛形。第一次世界大戰前, 美國經濟十分繁榮。芝加哥、聖路易斯和新奧爾良等地有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樂手, 他們為了可在旅途中維持生計, 紛紛在咖啡屋、酒吧等娛樂場所, 以場地簡單的鋼琴, 彈奏節奏感強、輕鬆容易使[人起舞、著重娛樂性的鋼琴曲。而Ragtime這類黑人音樂就具備所需要的條件和感覺, 故廣受樂手們歡迎並加入自身風格演繹之, 取得極好的效果。 站在潮流尖端的德布西、拉威爾與史特拉汶斯基等人深明時代的轉變, 在創作的矛盾和掙扎當中, 必須要有別於傳統德奧音樂而且有新感覺的素材才能帶領未來音樂的潮流。故當中的史特拉汶斯基開始放下古典的規範, 並研究當時美國的爵士樂發展, 不斷地創新他的音樂語言 。他們的遠見, 深深影響了後來的George Gershwin (Rhapsody in Blue的作曲家), 使爵士與古典不斷產生火花。 史特拉汶斯基最初接觸爵士樂是透過我們都熟悉的大指揮家Ernest Ansermet。接觸爵士樂後, 他創作了為十一種樂器共同演奏的《繁音拍子》(Rag-time, 1918) 樂器包括: 長笛, 單簧管, 兩支法國號, 長號, 大鼓, 軍鼓, 側鼓 鈸片(cymbals), cimbalom (辛巴龍,匈牙利民樂器), 兩支小提琴, 中提琴和低音提琴。 史特拉汶斯基的Ragtime是《士兵的故事》(A Soldier's Tale)當中Ragtime部分的兩倍, 雖然當中的基本特徵相同, 但採用了更大編製的樂團, 而拍子則是有規則的四拍四。要知道, 在史特拉汶斯基的音樂當中, 有規則的拍子是相當少見的, 但此曲卻以相當具規律性的方式處理。在1915年, 史特拉汶斯基發現了cimbalom (辛巴龍,匈牙利民樂器)這種音樂, 故在此曲中, 他想盡用使樂器, 地位幾乎獨奏樂器一樣。 一年後, 史特拉汶斯基利用敲擊的手法在鋼琴上作出打擊樂器效果的《繁音音樂-鋼琴曲》(Piano-rag-music, 1919) 。此曲的組成上, 他把自己所熟悉的俄羅斯風格與Ragtime的節奏和旋律法則結合, 創作了拍子不規, 充滿即興技巧的Ragtime鋼琴曲, 盡顯其奇異多變的旋律想法與鋼琴在節奏上的可能性。此曲創作後, 他把曲子送了給我們都認識的鋼琴家Arthur Rubinstein。有趣的, 是在此曲創作後, 史特拉汶斯基才第一次欣賞到現場演奏的爵士樂演出。 Jan Novotný在布拉格音樂學院和布拉格表演藝術學院畢業, 他跟著著名的捷克鋼琴家和教授Frantisek Rauch學習, 由巴洛克時期至20世紀的曲目都難不到他, 後來更被譽為 "捷克鋼琴音樂的傳繹人", 以Smetana的作品為他的拿手好戲。他的琴技精湛, 造句精緻, 除了有Ragtime的跳脫感外, 還有史特拉汶斯基的神經質, 短短的3分鐘, 既有古典的特典, 亦有早期爵士的輕盈感; 而Karel Krautgartner作為20世紀捷克爵士音樂的重要人物, 他受正統的古典音樂訓練, 卻不斷創作和演奏爵士音樂。後來在共產統治時期亦大力反對對爵士樂在捷克傳播的禁令, 使捷克在音樂方面不至於與時代脫節。在爵士和古典都相當熟悉的情況下, 演繹Rag-time是偏向爵士味的, 甚至帶有Swing的味道, 使本身規範了的Rag-time感覺更有爵士味, 相信真正做到史特拉汶斯基的期望。
Stravinsky, Jan Novotný (Piano) Karel Krautgartner And His Orchestra, Chamber Harmony / Libor Pešek – L'Histoire Du Soldat / Piano Rag – Music, Ebony Concerto, Ragtime 50968 Supraphon $140 Media/ Sleeve: NM/ NM Made in Czechoslovakia (捷克斯洛伐克) Year: 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