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Jean Martinon, Israe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Massenet, Meyerbeer, Lambert ‎– "Le Cid" Bal

Massenet自幼便繼承了母親作為鋼琴教師的音樂天份, 故在十一歲便能考入巴黎音樂院, 十七歲時更得到當年是名歌劇作家Ambroise Thomas的賞識學習作曲, 後來更贏得鋼琴演奏冠軍之餘, 在同年1863年得到全國最高榮譽的獎項Prix de Rome 羅馬作曲大獎。後來Massenet普踏上歌劇界的道路上, 便得到了相當高的評價及對於法語歌劇有很重要的意義。

從白遼士 (Berlioz)的輝煌年代後, 法語歌劇因為普法戰爭(1860 -61年)開始產生斷層, 很多歐洲各國都很少有法語歌劇的演出, 而憑藉歌劇《浮士德》聞名於世的Charles Gounod又鮮有離開國家演出, 加上Bizet的早逝, 故法語歌劇開始漸漸被遺忘, 而Massenet的出現加上恩師Ambroise Thomas的愛戴和推薦, 他便順利接下法國音樂界的重要棒子, 而歌劇界, 更成為了唯一的代表人物。當然, Massenet亦有管弦樂作品但並不普及, 只在法國音樂廳有較多演出的機會。

芭蕾組曲《LE CID》(領袖)是他回歸歌劇界的同名代表作改編而成, 歌劇首演於1885年。芭蕾組曲取材自歌劇中描繪廣場狂歡的6首舞曲和另外一首晨曲, 場面熱烈歡樂, 而且優美絕倫, 充滿西班牙的風情和強烈而迷人的節奏感。首段已經由西班牙的手搖鼓開, 然後起伏分明的樂段令人想不斷聽下去, 繼之而來一少段瘋狂的音樂如排山倒海般壯闊和熱鬧, 音樂隨即去到優美而充滿神秘感的部分, 然後又去到舞台部分, 厚重的自然光澤使你由頭聽到尾也感覺樂趣無窮。當年紐約時報的巴黎記者寫道"隨著這作品的誕生, Massenet再一次“堅定地宣布自己無疑是一個旋律性極高同時帶著具啟發性的靈感之音樂家。"憑藉此曲, Massenet正式從浪漫主義跨進新的時代。

法式獨有的風味、音色和演繹唯有法系指揮四天王之一的Jean Martinon, 音量對比之分明, 音色幼細而不失強烈起伏, 流暢而帶音樂感, 他作為一名指揮家, 他的特色算是很顯著而且充滿個性。列色以愛樂樂團被他帶出層次和色彩的變化, 令其合奏效果有秩序得來, 又有音樂感, 而且具強烈的藝術性。所以常言道, 能指揮法國作品出色的指揮家是很多的, 但能像Martinon般充分掌握法系作品的靈魂和藝術性可謂鮮見。

Jean Martinon, Israe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Massenet, Meyerbeer, Lambert ‎– "Le Cid" Ballet Music / "Les Patineurs" Ballet STS 15051 (英版) London Records $140 NM/ NM Made in UK Year: 1966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