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Frederick Fennell, The Cleveland Symphonic Winds - Holst* / Handel* / Bach* ‎– Suite No. 1 In E-Flat


Gustav Holst, 大家對他的印象通常都是其音效出眾和具星象學象徵意義的”行星組曲”(The Planets), 但他亦有兩首為軍樂團創作的出色作品, 第一和第二號軍樂組曲。

20世紀初, 「皇家軍樂學校」在英國對軍樂質素的期望下成立, 故對其管樂團投入不少資源。而管樂團也開始進行變革, 由當初單純的室外軍樂演奏形式, 發展成如交響樂團般的室樂團。當時「皇家軍樂學校」的指揮John Arthur Coghill Somerville在雄心壯志下, 委託了Holst創作第一和第二號軍樂組曲, 此舉對管樂團的發展造就成了關鍵性的影響。同時, Vaughan Williams正進行民謠採集的行動 (從1903年開始), 作為好友的Holst當然興奮地加入採集和研究行列, 而過程底下, 他也認識了不少民謠發燒友, 故第二號軍樂組曲的民謠味道尤其濃厚。

雖然素材上依然以進行曲和民謠為主, 但曲式和樂章上相當豐富和具藝術性, 不再如以往的管樂曲般單調和直接。這亦使Holst在當中得到發揮, 繼而被後人尊稱為「管樂之父」, 而管樂團的形式也至此由英國擴展到歐洲、美國, 開始步入新的階段。

《皇家煙火》(Music for the Royal Fireworks)是韓德爾受英王喬治二世1749年委託而創作的組曲, 當時, 長達幾十年的英法戰爭到1748年底才宣告終止。為了慶祝停戰和第二亞琛和約的簽訂, 英國國王在1749年的4月27日於英國倫敦綠園舉辦了一場和平煙火典禮, 而組曲便為此而生。韓德爾當年為了適應野外的演奏環境, 特意安排共計有一百支以上的管樂器齊鳴, 編製相當大和驚人。為了配合煙火效果, 國王特意製造了巨大的佈景幕以作襯托。

首演當日, 韓德爾指揮到中段時, 煙火突然爆發, 他不明所以, 但依然繼續。然而, 煙火竟然落在佈景幕上, 台下觀眾嚇得四處逃命。而固執的韓德爾一於少理, 繼續指揮演奏。當時更有傳韓德爾第二天又強迫國王私下再聽一次, 此為音樂史上一次大災難。

而巴赫的G大調管風琴作品, 作品572, 又稱為G大調幻想曲, 完成於1705-1707年。本曲是"極沈重而緩慢的" (gravement), 由Richard Franko Goldman特別為紀念其父親Edwin Franko而改編成管樂曲的, 大篇幅五聲部的和聲進行, 高音聲部採音階下行的方式進行, 相反, 低音的聲部則採音階上行, 藉此創造出聲響上的不和諧及張力。在法式華麗裝飾的風格下, 感覺新鮮, 不像巴赫的風格。

在1978年, 克里夫蘭交響樂團已開始聞名, 而當中的管樂組居功不少。1978年4月4日, 團中全部的簧管、銅管和敲擊樂組的樂師和幾位職業音樂家都到齊在西佛蘭斯廳中, 為灌錄第一張唱片做準備, 而因此兩套曲目在錄音史上是相當罕見, 故在演出時, 他們也把自己音樂上傑出的技巧和藝術才能完全投注在此盤上。而管樂指揮大師Frederick, 一生提倡以管樂團為正統演奏形式, 在指揮曲目時顯然出少見的權威感和嚴謹的公整性。而錄音效果, 你見Telarc就不用我多說了, 難得的, 是此盤中, 樂團的認真程度和藝術性兼備, 不單只有音效那般簡單。

Frederick Fennell, The Cleveland Symphonic Winds - Holst* / Handel* / Bach* ‎– Suite No. 1 In E-Flat • Suite No. 2 In F / Music For The Royal Fireworks / Fantasia In G 5038 (1st Pressing) Telarc $340 NM/ NM Made in US Year: 1978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