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 Thomas Beecham, The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The French National Radio Orchestra – Popular
Thomas Beecham (畢勤)出身於富裕的家庭, 生於當時著名的畢勤藥廠的他, 一生都不用靠工作賺錢, 所有音樂知識都是自學所得, 19歲便能指揮一支樂團。長大後, 他放棄作曲, 專心指揮。 正所謂"有錢人就是任性", 他有錢到可以拿家中的財富出來創立樂團, 比較著名的就是新交響樂團 (1906), 倫敦愛樂樂團 (1932) 和 皇家愛樂樂團。以前英國沒有世界級的指揮家, 而且指揮家的成名因素其中之大因素是得到作曲家如: 馬勒, 普契尼, 查理史特勞斯和威爾第等親自肯定才可以於世界樂壇佔一席位, 而畢勤卻把自己推至與托斯卡尼尼, 福特萬格勒, 華爾特等人的級數而完全沒有靠任何作曲家扶持, 可謂神奇。 當時, 他為很多作曲家提供贊助, 為當時較為罕見的曲目如: Delius, Sibelius的曲目進行演出, 亦為多首名曲如: 紐倫堡的名歌手和莎樂美舉行英國首演, 為整個英國甚至全世界都貢獻良多, 而經常上演作曲家最為人喜聞樂見的曲目, 亦是他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二十世紀初, 強烈的民族主義, 令人覺得一個國家的音樂要由該國家的人指揮才最傳神和地道。畢勤當年是最早, 以非法國人身份全力投入法國音樂詮釋, 而且還非常地道, 故法國音樂後來就是畢勤最拿手的曲目。
此盤中的Faure (佛瑞)在半世紀還曾跟畢勤合作鋼琴四手聯彈, 是錄音史上的經典級演奏。畢勤有種魅力, 可以令很多名不經傳的曲目, 演成溫暖悅耳和具氣質的曲目, 連不容易理解的德布西曲目都演繹得相當易入口, 見解獨特, 具前瞻性。1963年, 他還獲得法國總理雷布朗頒發很少頒給外國人的騎士勳爵獎章, 以表彰其對法國音樂發揚之用心和貢獻。畢勤在生命最後十年定居法國南部, 但還是常回英國, 帶領皇家愛樂前往多國演出之餘, 亦領導法國廣播國家管弦樂團, 而且大幅涉獵法國曲目。此盤便能讓你感受到他對法國音樂的用心和深厚的功架。 Sir Thomas Beecham, The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The French National Radio Orchestra – Popular French Repertoire EMX 41 2077 1 (英版) EMI Eminence $180 NM/ NM Made in UK Year: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