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š Janáček – Zapisnik Zimizeleho (The Diary Of One Who Vanished)
Zápisník zmizelého又名《失蹤者的日記》, 是講述一位年輕貧窮的農夫離家出走,與吉卜賽女郎相會的故事。
作者為Leoš Janáček, 他是20世紀捷克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亦在晚年創作了他一生人最重要的作品:Sinfonietta,"小交響曲"。 年輕的他自知不是創作交響樂的材料, 故自創一些所謂的鋼琴奏鳴曲給老師看, 老師看罷, 說Leoš Janáček的作品, 無論在樂句, 節奏, 樂理等, 都不符合古典傳統曲式的規範。Leoš Janáček對老師的要求嗤之以鼻並稱之為把"想像力拋諸腦後的規則", 所以他的作風素來也是我行我素, 作品以生活習慣, 感受, 經驗和靈感剌激居多, 以Sinfonietta,"小交響曲"為例, 當中定音鼓的拍子和樂句並不平衡, 但卻表達到對捷克與斯洛伐克的軍隊追求自由和勝利當中戰戰兢兢的心情, 而電影《布拉格之春》便大量使用他的歌曲, 有興趣可以在網上搜尋。
《失蹤者的日記》亦是Leoš Janáček源於生活的作品。1917年, Janáček遇上他一生人最愛的女人卡美拉, 令他平淡的生活泛起一陣又一陣的漣漪......更令Janáček本來不協調的夫妻生活更不和諧, 他的妻子其實非常盡責, 唯缺乏生活情趣。 而比他年輕 35 年的卡美拉, 有著獨特的黑髮和偏深色的皮膚, 別具異族風情, 說到這裡, 大家都開始估到, 其實《失蹤者的日記》所講的吉卜賽女郎正正暗示卡美拉, 而衝動且開始哀老的Janáček正把自己代入年輕的農夫當中, 故事中, 農夫見過女郎後被深深地吸引, 當中有很多他與水牛訴苦的部分, 正是男高音發揮的時候。 後來, 他決定深入森林當中, 追尋女郎的足跡, 後來他遇上女郎, 又驚又喜的農夫歌聲穿透女郎歌聲當中, 之後女郎跟農夫發生關係, 場面以一段低沉, 緩慢帶悲哀的聲音帶起鋼琴, 表達當中背負著良心和道德上的責備 (因為吉卜賽女郎在西方大多指不好的預料, 最好遠離之)。 歡好後, 愛情的威力使農夫迷失, 他甚至偷去妹妹的新衣裳予女郎......後來, 女郎更懷孕。在最後部分, 農夫受著眾人的指責, 離開村落, 決定跟女郎到一個新地方開創新天地。「我的《失蹤者的日記》裡那名吉卜賽女郎——主要就是你。那就是為什麼這些作品充滿熱情的原因。如此的熾熱,果真同時燒著了我們兩人,我們將化為灰燼。」Janáček後來向卡美拉如此表白。
可見, Leoš Janáček在作品上幾乎放上所有的情感和幻想。而現實中Janáček透過卡美拉丈夫認識卡美拉後, 便開始有著連綿不斷的書信來往, 後來口吻更愈來愈親暱, 初初卡美拉只是一笑置之, 後來也對痴心的Janáček產生情愫, 而且更多真實的來往和探訪。
指揮Frances Motyca Dawson如今依然健在, 是專業歌劇歌手自願組織COLUMBIA PRO CANTARE的負責人加首席指揮, 此專輯亦是她最聞名的作品; 而鋼琴部分, 是由Antonin Kubalek負責, 他是當代最卓越的捷克鋼琴家之一, 自少罹患眼疾的他, 憑努力和堅毅, 在東歐嬴得多個獎項, 如捷克國家鋼琴大賽, 安奈斯可國際音樂節的榮譽文憑等, 演繹捷克曲目尤其精彩, 值得收藏。
Leoš Janáček – Zapisnik Zimizeleho (The Diary Of One Who Vanished) 6513-L Arabesque Recordings $200 Still Sealed 全新 Made in US Year: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