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umann: Symphonies 3 & 4/ Gunter Wand/ Gurzenich Symphony Orchestra of Cologne/ Orchestra of C
舒曼的第三號交響曲《Rhenish》(萊茵)於1850年在萊茵河畔的杜塞爾多夫旅遊時創作, 《萊茵交響曲》亦因而得名。作品具五個樂章, 以舒曼描述在杜塞爾多夫旅居時的所見所聞, 如: 萊茵河畔日與夜的美景, 地方的風土人情, 屹立於河岸邊的科隆大教堂, 羅列萊城堡等。第一樂章做是他初到貴境, 對所有事物都感到新奇和要從新地方開始新的思維和生活的決心和愉快的心情, 故感覺是生動而有朝氣的; 第二樂章則以"萊茵河的早晨"為題, 以迴旋曲風格和德國傳統民謠表現當地的特色; 第三樂章是一首抒情而優雅的樂章, 以富情感的浪漫曲調描繪當地的夜景; 第四樂章是讚美科隆大教堂的頌歌, 從來回不斷的管樂旋律和主題, 表現出科隆大教堂莊嚴和凝重的風格; 曲調歡快的第五樂章則象徵萊茵河畔節日慶祝活動的歡樂和多樣性。整首歌曲令人感覺如遊歷古城, 亦感到他當中的心情。
而此盤的另一面則是舒曼的《第四號交響曲》, 此曲於1841年9月完成, 並提獻給太太克拉拉, 以慶祝結婚周年紀念, 故亦稱之為《克拉拉交響曲》. 作品最早只是一首單樂章的交響幻想曲 。完成後, 曲目在該年年底由當時首屈一指的萊比錫布商大廈樂團進行首演, 但當天聽眾的注意力集中在李斯特與其妻克拉拉的獨奏競演上。結果反應平平, 舒曼說:「所獲得的掌聲不如第一號…我再也無話可說,因為我知道這些樂曲絕不比第一號遜色,遲早我會用各種方法讓它重現。」其後, 他就沒再演奏過。經過擔任杜賽道夫的指揮, 亦經過第二第三號交響曲成功的經驗, 十年後, 他從拾此曲, 拿出來重新配器並大幅修改, 加入其他三樂章定稿, 由於在這十年間他又有兩首交響曲問世,所以這當初的《第二號交響曲》最後就以《第四號交響曲》的名義出版, 也可稱之為「1851年版」。1853年3月3日, 他親自指揮首演, 立即博得一致佳評。
這首交響曲最大的特色, 就是四個樂章不停連續演奏的一體性, 可見其本身交響幻想曲特殊結構。他在這首交響曲中嘗試脫離古典曲式的框架, 以浪漫派自由不羈的精神, 無拘無束地寫作, 充滿濃厚的幻想性, 旋律迷人, 情緒深刻而濃烈。 第一樂章的序奏是「很慢的」全體樂器以齊奏方式奏出, 除了長號以外。然後,低音管, 第二小提琴, 中提琴, 之後所有樂器逐漸加入, 形成高潮。後來又進入不太明顯的第二樂章, 當中表現了激烈沸騰的感情, 變化之多令你不敢再低估舒曼; 第二樂章, 舒曼標示著「非常緩慢的浪漫曲」, 在第一樂章不停的管樂器和弦後,優美的主題和雙簧管與大提琴演奏帶有民謠曲調的旋律序幕旋律出現, 中段中,三連音演奏的小提琴效果出眾而細膩, 後來, 又回到開頭優美的主題, 不停地轉到下一個樂章; 這是個洋溢著抒情感的樂章第三樂章, 洋溢富動感風格的詼諧曲主段, 與優美的中段形成明顯的對比, 尾奏則採用了中段的素材順暢地把樂句推向終曲; 第四樂章標示為「由非常緩慢的進入到生動的段落」, 是根據開頭樂章的第一主題與發展部旋律做成的和緩序奏, 再走入奏鳴曲式的活潑主部。壯麗的第一主題與節奏明朗的第二主題後, 在歡呼高歌的快速尾奏中結束這首幻想風的交響曲。
此盤是由鮮見黑膠錄音的指揮大師Gunter Wand指揮, 是60年代後期的錄音。在1948年, 他辭去科隆歌劇院的工作, 專心帶領Gurzenich Orchestra of Cologne, 在他的帶領下, 樂團擠身成為德國最頂尖的樂團之列, 而且還擔任許多曲目的首演直至1974年退休為止。在他手上的舒曼線條分明, 音響性及音樂十足, 而且獨到的解析, 令舒曼的交響曲有著難以形容的韻味, 可說是二十世紀最後的一位大師。此為低調的他零星的唱片與錄音之一, 非常少見。
Schumann: Symphonies 3 & 4/ Gunter Wand/ Gurzenich Symphony Orchestra of Cologne/ Orchestra of Cento Soli SRV-235-SD VANGUARD $150 Media: NM/ Sleeve: NM Made in US Year: 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