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ethoven Violin Sonatas OP. 12 No.1&2/ Susanne Lautenbacher/ Martin Galling
貝多芬的小提琴奏鳴曲之作品十二是他留下十首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中的第一首, 創作於1797年間, 雖名氣上未及"Spring"和"Kreutzer", 可能是屬於貝多芬早期的作品, 但此曲作為呈獻給他的老師Antonio Salieri的作品, 除了呈現到古典風格如莫扎特和海頓時期出的語法外, 配置和弦和結構亦處理得相當謹慎和用心。
在莫扎特時期, 小提琴與鋼琴的奏鳴曲中, 小提琴很多時僅為鋼琴部分的助奏。而此作品亦承襲了這種傳統, 以鋼琴為主導。但在當中, 我們亦可由此曲的樂句及段落設計上看到貝多芬正把小提琴部分的地位提升, 此舉在小提琴與鋼琴的奏鳴曲的發展史和貝多芬自己的奏鳴曲創作發展中尤其重要。例如第一號奏鳴曲的主題樂句, 我們聽到它是把小提琴和鋼琴均衡地分配, 鋼琴和小提琴像相聲般, 你一言我一語, 爭艷鬥麗。雖然以古典晚期至於浪漫時期的奏鳴曲和室樂作品來講看似平常, 但對於早期的貝多芬卻有關鍵的發展意義。
德國女小提琴家Susanne Lautenbacher, 早期跟Karl Freund學習, 後來是小提琴大師Szeryng的女弟子, 在1955年獲慕尼黑國際音樂大獎, 1950到1990年代留下眾多錄音作品。她最擅長的是演繹巴洛克時期的作品, 但浪漫時期和現代音樂其實都在她的演奏曲目當中。以她清脆利落, 公整嚴謹, 起落果斷流暢的風格來演繹此相當具古典風格的曲目, 實在相當適宜; 同樣來自德國的鋼琴家Martin Galling, 7歲開始學大提琴, 後來對鋼琴產生興趣, 最終在Mainz音樂院專攻鋼琴與室樂演奏。 除了鋼琴外, 他亦擅長大鍵琴, 而在樂界相當活躍, 亦曾經錄製過巴克所有的鍵盤樂器作品。
此作品由當時這兩位合作無間的年輕音樂家手上, 帶出了和暖的琴聲和含蓄而穩健的合奏, 完美把貝多芬早期的作品演繹得相當細緻和舒適, 而且相當鮮見, 不容錯過。
Beethoven Violin Sonatas OP. 12 No.1&2/ Susanne Lautenbacher/ Martin Galling 25730-3 SB SAPHIR $220 NM/ NM Made in Germany Year: 6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