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old) Franz Joseph Haydn* / Christophe Coin, The Academy Of Ancient Music, Christopher Hogwood – Ce

海頓一生中有五部大提琴協奏曲, 但具足夠資料確定的, 只有以下兩首: C大調編號:Hob.VIIb-1)和第二號(D大調編號:Hob.VIIb-2)

C大調第一號協奏曲在1961年被發掘出來, 這部作品在布拉格國立圖書館中埋沒了接近二百年之久, 後來經譜紙的水印判斷後, 確定了這的確是海頓在1765-1767年之間所作的大提琴協奏曲。當時的海頓剛剛成為尼古拉親王艾斯特哈吉宮廷樂團的團長, 海頓在三十多歲的作品還是偏明快和秀麗, 但在飄飄然的感覺中帶點踏實。在第一樂章便充分表現了由巴洛克進入古典派時期中的結構特色, 整個樂章節奏舒暢, 複現形式手法上帶著奏鳴曲的結構; 第二樂章的慢板相當抒情優雅, 而當中旋律所營造的氣氛正反映出海頓在旋律創作上的成熟和具功架的一面, 亦表現到大提琴低沉帶詩意的音色。

比起的第一號協奏曲,創作於1783年的"D大調第二大提琴協奏曲"是為特哈吉樂團中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克拉夫特所寫的。 後來就被誤會成克拉夫特的作品, 所以作品便漸漸被埋沒。十九世紀初, 一位德國作曲家就大無私樣地把曲目改成長笛協奏曲。怎料變成長笛協奏曲的曲目又被“改回”大提琴協奏曲, 後來更冠上自己的名字, 幸好十九世紀末發達的音樂史與音樂研究, 曲目才回到海頓手上。作品揚逸著海頓悠然自得, 溫婉而認真的氣質。在主題段落上, 不段有著具海頓特色習慣的快慢節奏層疊; 而同樣是慢板的第二樂章的旋律相當優美和細膩。

海頓的這兩部作品堪稱當時大提琴協奏曲中的代表作品, 因為同期的莫扎特和貝多芬等都沒有大提琴協奏曲作品。大提琴樂手CHRISTOPHE COIN生於1958年, 是法國樂手。1974年以第一名的成績從巴黎音樂學院畢業後, 開始與世界上一流的樂團和指揮合作, 並被稱為"古大提琴之神"。他擅長於以音色表現曲目和大提琴的美, 著重細緻表現曲目和感情表現, 海頓的這兩部作品在他手上,細膩感人, 令海頓的作品更添一份感動, 是一張質素極高的出色作品。

Franz Joseph Haydn* / Christophe Coin, The Academy Of Ancient Music, Christopher Hogwood – Cello Concertos = Les Concertos Pour Violoncelle = Cellokonzerte DSDL 711 (英版第一版, Kingsway Hall錄製) L'Oiseau-Lyre $280 NM/ NM Made in UK Year:1983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