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chubert, Karl Böhm, Wiener Philharmoniker – Symphonien No. 8 "Unvollendete · Unfinished"


Schubert第五號交響曲創作於1816年, 是Schubert最經典的交響曲目之一。由於它的演奏上所需的規模較少, 而且可被室樂樂團演奏, 所以人們亦稱之為“不用鼓和小號的交響曲”。 受莫扎特的風格影響, 第一樂章感覺是跟莫扎特的奏鳴曲相當類近"O Mozart! immortal Mozart! what countless impressions of a brighter, better life hast thou stamped upon our souls!"Schubert自己就正正證實了莫扎特對他的影響; 同樣地, 緊密的編曲和輕快的風格, 令當時的人都經常誤會是莫扎特的曲目, 大家可以在第三樂章聽到類似40號莫扎特交響曲的感覺, 但具溫文爾雅的氣質之第二樂章就完完全全是Schubert的特色。

在Schubert短短的31年生命中, 眾多作品都未能如願推出, 但第八號交響曲"Unfinished"是Schubert給後世的一個謎.....

只有兩個樂章的第八號交響曲, 是他在1822年25歲時完成, 但在1826年卻又完成了第九號交響曲, 何解不用4年的時間完成第八號, 反而再開新曲目? 我們從中看到了很高完成度的作品, 單看長度25分鐘, 已經超過很多莫扎特交響曲, 但又是否代表兩個樂章就足夠表達整個交響曲?亦有說, 此曲是Schubert替朋友抵償債務而寫的, 但何以就在第三樂章寫上兩個小節就停筆? Schubert後期的音樂是放棄原本古典音樂的規範, 以表達自己情感和把樂曲可能性充分發揮為主的, 不只拘泥於外在事物, 可能他根本上就未找到適合的素材完成曲目, 或者他是故意這樣的。 但整體上, 憂愁的心情和深度抒情的氣氛就是此樂章帶給大家的感覺。

Karl Bohm的指揮著重音樂整體的平衡性, 和諧和優美的一面, 而Schubert更是他的拿手好戲。從他指揮的Symphony 8除了優美外, 而且相當感性, 從他指揮下帶出一點又一點 Schubert生命中的陰暗面 ;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是, 他指出的Symphony 5第二樂章當中的悠然自得和氣氛。

Schubert, Karl Böhm, Wiener Philharmoniker – Symphonien No. 8 "Unvollendete · Unfinished" · No. 5 2531 373 Deutsche Grammophon $180 NM/ NM Made in Germany Year: 1982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