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zart • Koželuh • Weber - Milan Turković • Bamberger Symphoniker • Hanns-Martin Schneidt – Fagottko
(低音管) Bassoon, 一直在交響樂團中, 中音低音部分加強擔任重要的角色, 時常配撘再低八度的(倍低音管) Double Bassoon。它屬於雙簧管, 中低音結實有力渾厚, 高音亦憂怨動人, 其音域之闊可達三個八度半。低音管演奏技巧較複雜而且要求頗高, 要表達到當中的強弱和張力殊不簡單。
而自古以來都有不少作曲家替低音管譜曲, 例如此盤當中的莫札特, 17世紀捷克音樂之父Jan Antonín Koželuh 和浪漫樂派德國國民歌劇之父Carl Maria von Weber。
18歲時, 你在做什麼? 筆者正在邊做Part time賺錢邊上大學。而莫札特的18歲卻完了兩首低音管協奏曲(Bassoon concerto in B flat,KV 191)和低音管與大提琴奏鳴曲(Sonata in B flat for Bassoon and Cello,KV 292)。1773年的秋天, 莫札特剛從維也納旅行回來, 並開展他在薩爾茲堡擔任作曲家兼宮廷風琴師的生涯。
Mozart的首部管樂協奏曲, 就在1774年6月完成, 正正是Bassoon concerto in B flat,KV 191。他利用大起伏的拍子和斷奏, 使暗沉的低音管活潑起來, 盡顯低音的可能性。全曲以總奏, 主奏有規則地交替進行, 感覺有點像Bach的輪旋曲(Rondo)。
而Carl Maria von Weber則在1811年以F Major譜出受低音管演奏家喬治‧福德利西‧布朗德委託, 創作這首聞名的低音管協奏曲, 而在主題動機出現後, 接著下來的斷奏和浪漫的旋律就如他著名的歌劇《魔彈射手》中, 充滿戲劇感令人回味。
Jan Antonín Koželuh相信是對比較冷門的名字, 但他卻是St. Vitus Cathedral 自1784年以來30多年來的首席音樂總監, 在創作風格上非常受Antonio Vivaldi影響, 他亦是捷克交響樂大師Leopold Kozeluch的師父。 以C major 帶出Bassoon的動感, 當中的旋律相當優美和多變, 而伴奏部分亦相當精彩, 低音管在第二段亦相當抒情感人。
而負責低音管的Milan Turkovie, 是當今名氣最響且技藝不凡的低音管演奏家, 在音色和音樂感方面都無可比擬, 當中我最喜歡的, 是Jan Antonín Koželuh的曲目。
Mozart • Koželuh • Weber - Milan Turković • Bamberger Symphoniker • Hanns-Martin Schneidt – Fagottkonzerte • Bassoon Concertos 2530 270 Deutsche Grammophon $180 NM/ NM Made in Germany Year: 1980